當前位置: 主頁>養(yǎng)雞技術
肉雞舍使用雞籠的夏季通風方案總體思路
發(fā)布時間:2018-10-31 閱讀:0 次
一個指導思想:盡最大努力,任何時候都要使雞群處在溫度舒適區(qū)內(nèi),因為使用雞籠養(yǎng)雞占用的面積太少,,所以我們就要從通風環(huán)境上解決問題,。
兩種散熱方式:
1. 傳導散熱:雞基本上來說是被空氣冷卻的,即主要是依賴身體到空氣的直接熱量傳遞來降溫,。
2. 蒸發(fā)散熱:雞也可以通過呼吸散熱。這就是它們在感到過熱的時候會張嘴喘氣的原因。
這時雞正努力使通過氣流流經(jīng)呼吸道和肺臟的濕潤內(nèi)膜,,這樣也可以蒸發(fā)掉一部分熱量。
三種降溫方法:
1) 傳導降溫:利用身體和空氣接觸降溫,。
2) 風速降溫:傳導降溫效果不明顯時,,可利用增加舍內(nèi)風速,利用風冷效應降溫,。
3) 濕簾降溫:即降低進入雞舍的空氣溫度來實現(xiàn)小雞散熱目的,。
四個基本原則:
a) 高風速原則,在外界天氣非常炎熱的情況下,,雞舍溫度高出目標溫度許多,,則必須靠雞籠專用的風機來提高風速來降低體感溫度,,提高風速是降溫的首選工具。
b) 過渡通風,,縱向通風與水簾降溫漸進原則,,作為肉雞舍通風執(zhí)行者,在天氣炎熱時,,要做到心中有數(shù),,思路清晰。隨著舍內(nèi)溫度的上升,,在進行通風降溫時,,我們可以把降溫工具分成幾個梯度檔位。首先開啟第一檔,,當溫度上升時,,以此開啟剩余各檔位,最后使用濕簾,。
例如:
第一檔:最小通風狀態(tài)(定時循環(huán)狀態(tài))進入常轉(zhuǎn)模式,。
第二檔:隨著舍內(nèi)溫度不斷上升根據(jù)雞群反應依次開啟剩余風機進入過渡通風模式(過渡模式最大使用全部縱向風機的一半)此時要注意小雞日齡和關注風冷效應。根據(jù)小雞日齡不同限定好各日齡段最大風速,。(一般6-10日齡小于1.3m/s ,,11—15日齡小于1.5m/s ,16-21日齡小于1.8m/s, 21--28日齡風速可維持在2m/s, 28日齡后可開啟最大風速)
第三檔:進入縱向通風模式。側(cè)墻風門關閉,,縱向風門開啟,。
第四檔:縱向通風+濕簾降溫。當此時你雞舍的風速已達到小雞承受的最大風速后,,雞群還熱,,即可開啟濕簾。在使用濕簾時,,通過控制上水時間來實現(xiàn)降低舍內(nèi)溫度的目的,。即使舍溫降低有限,水簾也不要一直處于打水狀態(tài),,可等濕簾半濕半干狀態(tài)時,,再行打水。水簾使用遵循循序漸進原則,。
C) 穩(wěn)定風速原則:當你場風機在夏季白天某個時間段開到最大時,,雞舍的風速也已穩(wěn)定,此時就維持此風速,,保持該通風狀態(tài),,不要隨溫度的變化經(jīng)常性的開關風機,特別是不要受濕簾開啟后溫度變化的影響,,直到夜間雞群體感溫度低于目標一度左右后,,可隨溫度減少開啟風機數(shù)目,。
d) 夜間低溫補償原則:在夏季高溫天氣下,白天雞舍實際溫度一般會比目標溫度高很多,,雖然我們在白天已盡最大努力給雞群降溫,,但仍然會有部分熱量蓄積在小雞體內(nèi)。此時在夜間外界溫度下降時,,我們需仍然保持白天的通風狀態(tài),,以便排除小雞體內(nèi)蓄積熱量,讓雞群處于低于目標溫度下,,當雞群體感溫度下降到低于目標1-2度時,,即可恢復正常通風狀態(tài)。特別提醒,,多注意觀察雞群表現(xiàn),,靈活操作。這樣,,雞群會精神抖擻的迎接下一個高溫挑戰(zhàn)。
五個關注關鍵點:
①關注外界溫度和濕度情況,。
炎熱夏季,,最有可能出現(xiàn)高溫高濕和高溫低濕這兩種極端天氣,對此,,雞舍通風和濕簾使用上會有所不同,。簡單提一下,高溫高濕,,特別是外界濕度達到80%以上(悶熱的雷雨天之前最容易出現(xiàn)),,此時,濕簾的降溫效果會大打折扣,,我們應該把雞舍的雞籠專用風機風速開到最大,,利用最大程度利用風速降溫。高溫低濕,,外界溫度高,,但濕度低,(炎熱的正午最容易出現(xiàn)),,此時,,我們要特別關注開啟濕簾后的風冷效應,此時,,濕簾加風速的降溫效果最明顯,。
②關注雞舍負壓。
大家應該都明白一個道理,,雞舍負壓越高,,排風扇效率越低,,自然排風量也就越低。在夏季縱向通風的雞舍,,難免會出現(xiàn)高負壓,,如果雞舍設計合理的話,在保證雞舍風速的情況下,,建議負壓不要超過0.12 ,。
③關注雞舍通風死角。
在夏季縱向通風雞舍,,盡最大可能減少通風死角,,雞舍水暖加熱器后,擺放在雞舍側(cè)墻邊的備用稻殼,,以及其他可能阻擋風速的物品都有可能會造成通風死角,,建議能移除的盡量移除。